Fork me on GitHub
0%

《曾国藩传》

img

近几年,曾国藩倍受成功学的推崇,关于他的书也是铺天盖地。偶然间看到老俞(俞敏洪)在推荐这本书,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对这本书的探索。《曾国藩传》是中国知名历史学家张宏杰先生的作品,除了这本《曾国藩传》他还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饥饿的盛世》《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等。整本书通读下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曾国藩日记及各种历史参考文献为史实基础进行了深度解读,将曾国藩国之重臣的形象立体的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本篇也无所谓是读书笔记、读后感亦或者是书评了,便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故事自述

曾国藩历任晚清四朝,生于嘉庆、文于道光、武于咸丰、卒于同治,我这里的文、武分别指其京官时代和领导湘军阶段。

老曾家本是一个殷实的小地主家庭,奈何祖坟一直没冒青烟,祖辈上没有一个读书人。在爷爷曾玉屏的影响下,小小的曾子城(该时期曾国藩未改名)开启了他的读书生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落榜六次之后,院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会试中进士,也就是在此正式更名为曾国藩,寄以“国之藩篱“之意,此时他才二十八岁。在此之后在京十年中,曾国藩立下学做圣人的宏愿并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前进,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直至1852年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才结束了他的京官生涯。

在曾国藩春风得意之际,却突然收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致使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程回家守孝。此时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席卷半个中国,而清军主力八旗和绿营早已腐败不堪,咸丰皇帝不得不颁布兴办团练的诏书。曾国藩起初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心系国家的他最终还是决定应诏,以团为表,以军为里组建起了湘军,殊不知这支军队成了日后抵抗太平军的主力。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初来乍到再加上曾国藩此时直率的性格特征,组建一支像样且有战斗力的军队的难度可想而知,克服重重困难湘军算是建立起来了。抱着首战必胜的心理曾国藩决定出兵靖港,未曾可知迎来一场大败,这也让他的信心跌落谷底一度跳江自杀,幸被救下。随后大大小小战斗经历无数,湘潭大捷、九江大败…… 1857年父亲去世,他向皇帝请求回家奔丧三个月,未曾想再想复出却被皇帝解除了兵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正是接下来两年的蛰伏让曾国藩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开始变得通人情世故,适应晚清官场的环境,但面对自己时仍然选择做圣人。趁着太平军内讧石达开的出走,好兄弟胡林翼给曾国藩争取来了再度出山的机会,之后两人联手攻克了安庆,期间何桂清弃城逃跑也成就了曾国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两江总督的职位。水到渠成地1864年正月,攻破天京,结束叛乱。

此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后面应该就是被大众所熟知的部分——主办洋务。首先他和自己的接班人李鸿章联手剿灭了北方黄淮一带的捻军起义,随后便是兴办洋务,建立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大量外文书籍等等。1868年升任直隶总督处理完天津教案事件因备受指责再次担任两江总督,四年后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个偶像曾国藩去世。

感悟

越努力越幸运

曾国藩不能说是天资卓越的人,从他读书、治军经历不难看出这一点。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一日黄昏,他在书桌前背诵《岳阳楼记》,一个小偷偷偷潜入他家爬到房梁上,等待这一家人都入睡后偷东西。奈何小偷睡了好几觉,曾国藩还没有背下来,小偷气急败坏跳下房梁说:就你这个笨样读什么书?随后他完完整整背了一遍,甩门而去,留下的曾国藩目瞪口呆一人凌乱。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由此可见他是真挺笨的,而他未来的成就更多来自于努力。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尚拙“,崇尚笨拙。曾国藩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之巧”。一味的追求高效率而不择手段、投机取巧终不能成大才。天赋不够,努力来凑,而越努力才会越幸运。

历史总是有迹可循

在本书中曾有过这样两个片段。

其一,在曾国藩守制期间大彻大悟完成蜕变,他突然意识到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志坚“、”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真正的含义。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似乎是强者,实际上确是弱者。而他之前看不起的麻木、圆滑、机诈有时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其二,在攻打安庆期间,胡林翼创造出”围城打援“的战术,给在湖北作战的湘军统帅多隆阿的信中说道,战争的目的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读到第一个片段,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而曾国藩大彻大悟后的思想何尝不是对先贤思想的进一步阐述和升华。而读到第二个片段时,脑海里浮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在延安面对胡宗南二十五万大军主动撤离,决定”拿一个延安换取一个全中国“。当时便提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与胡林翼讲述的战争目的可谓是如出一辙。

尽人事,听天命

在曾国藩赋闲在家为父亲治丧三个月期满之时,他向皇帝申请继续守制三年,太平天国未灭皇帝当然不会批准这个请求。于是曾国藩说出了实情:哭诉了一番自己的委屈和困难,并对皇帝说如果你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只能在籍终制。这明显是赤裸裸的要挟,出乎曾国藩的预料,咸丰皇帝居然答应了他的守制请求,彻彻底底没收了军权。而在与太平天国的决战当中,何桂清弃城逃跑,曾国藩没有索要皇帝便把何桂清两江总督职位给到了他。

一旦在做一件事情时有了极强的功利心,实现的过程可能将不择手段,目标也可能会背道而驰,最终一定不会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而最好的方式则是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尽心尽力的去做事情,而能否成功,则需要顺其自然。

脚踏实地,常于反思

在八旗兵和绿营兵战斗力如此低下的情况下,一介书生曾国藩为什么创建出战斗力满满的湘军呢?答案就是反思的力量,他追根溯源找到八旗绿营真正症结所在并在湘军中及时调整完成功业。而建立起来的湘军在战斗时奉行的时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具体来讲就是”以静制动,反客为主“,把自己的营寨盘结实等待敌人前来进攻,等待他们露出马脚湘军再反攻,这便是整个逻辑。

细细看下来曾国藩的战术一定不是最先进的但一定是最稳妥的。不论走多远的路,但一定要确保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有自己的脚印。

保持忧患意识

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之后,湘军无疑成了整个清王朝最强大的战斗力。曾国藩熟读史书,《易传》中讲: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趋福避祸。他怎么能不明白朝廷的心思呢,为了不让朝廷猜忌决定自剪羽毛裁撤湘军。与此同时,他默默的将部分主力交给李鸿章的淮军当中。这一手”裁湘留淮“的操作可谓真的是粗中有细,这也保证了它后面官场生涯的延续。

读书永远可以保持竞争力

选士人,领山农。湘军大部分人都是山农即农民出身。但是湘军重视政治教育,罗泽南部则索性白天打仗,晚上把部下召集到一起,教他们读书,学习理学。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句话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有了知识的农民部队战斗力、战斗素养提升了可不是一个等级。

桃李满天下

这一项不能算作是感悟,称得上是曾国藩的成就。晚清大多数重臣都多多少少都受到过曾国藩的提点,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彭玉麟、胡林翼等等,尤其是李鸿章可谓是一手提拔起来的。英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但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类似于现在的省委书记)都曾做过他的部下,并且都是由他提名的。如果他希冀,他可能已经成为皇帝。真实性无从考证,但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力之大

结语

曾国藩这一生是失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国藩用他的一生来践行张载的横渠四句,但可惜生不逢时终究是没有完成全部的理想,无奈成为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在这里引用一下杨耀在”得到“APP解读李鸿章一书中提到的:时势能够造英雄,而英雄也可以改变时势。而显然传统保守的思想让曾国藩注定只能成为时势造的英雄,而不能成为改变时势的英雄。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腐朽政权的失败!

曾国藩这一生又是成功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他全部做到了。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毁灭之灾,让清朝又可以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多写几笔;立德而言,他以圣贤为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立言而言,我一个普通人能在这里写这篇文章感受曾国藩的风采,其影响力便不言而喻,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全集让人受益匪浅。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样也会有一万个曾国藩,每个人切入角度不同读出的人物自然不同,但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却是永恒且相同的!